不能複製的《戰艦波坦金》


@張錦滿 - 2008/12/31

蘇聯電影導演愛森斯坦(S. Eisenstein 1879-1955)拍攝的《戰艦波坦金》,寫1905年蘇俄戰艦波坦金上,士兵受到極差待遇,比之被打敗的敵人(日本俘虜)也不如,於是起來反抗。強大武裝部隊卻到來鎮壓士兵,引發其他民眾也出來抗議,結果發生大屠殺事件。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這部影片強烈批評當權者武力鎮壓,鼓吹世界各地被壓逼者起來反抗,內容是永恆題材,所以今天觀眾很易有共鳴。這部電影能成為不朽經典,絕對有理由。

導演表現士兵反抗,利用演員臉孔和表情,但是要描寫武裝部隊兇殘鎮壓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則要靠剪接技巧。畫面呈現殺傷力大的槍砲,接上群眾驚慌的面孔,再接上凄慘的呼號,建構出好一幅人間地獄圖。全片由1,000多個小片段組成,想象當年人手操作剪接,把這麼多小片段連結起來,製造出緊湊劇情、巨大張力、澎湃氣氛,非電影大宗師不可成就。

《戰艦波坦金》被譽為電影史上經典,雖拍於1925年,但成績歷久常新。影片裡有戰艦、全船官兵、和群眾,由於場面大,想象當年製作環境,更覺得該片完成不易。現在要重拍該部電影也未必有可能,而在藝術上也未必一定可以超越它,回想電影科技近幾十年進步這麼多,卻不能複製這部電影,真是神奇。

我幸運在去年於澳門永樂電影院好好的看完整部作品,有現場樂隊配樂,而配樂可能是歷來最佳版本,創作於2000年,由兩位作曲者之一Mark Chaet親自拿他的小提琴,與他的德國樂隊Trio Bravo+(小提琴、鋼琴、低音提琴、敲擊樂共4人)站在台上,配合畫面演奏音樂。

樂聲由頭響到尾,樂手沒有片刻休息。畫面緊湊,劇力萬鈞,而配樂既合劇情,又悅耳動聽,完全是視聽娛樂十足的享受。(完)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2008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